美國醫師學院簡介及2012年會參加感想

吳明賢 台灣內科醫學會秘書長        
楊培銘 台灣內科醫學會理事長        
王德宏 台灣內科醫學會名譽理事長

ACP簡介

   美國醫師學院(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,簡稱ACP)是1915年Heinrich Stern仿英國的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 of London所創立的組織,目前會址設在費城(Philadelphia),創立的宗旨和目標(Mission & Goal)為透過培育卓越和專業的醫療以強化健康照護的品質和有效性(enhance the quality & effectiveness of health care by fostering excellence & professionalism in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)。ACP的會員以內科醫師(internist)為主,但也包含內科的次專科醫師(internal medicine subspecialist),醫學生(medical student)、住院醫師(resident)和研修醫師(fellow)。發展至今,其會員人數已超過13萬,是美國第一個醫療專科學會和第二大的醫師組織。尤其是近年來,也積極招募海外會員,因此會員數仍持續增加中。除了委員會(committee)、理事會(board)、和評議會(council)外,為了讓龐大的組織能維持日常的順利運作,也在各地設立分會(稱為Chapter & Region),目前美國本土有52個分會,美軍軍醫也有陸、海、空軍3個分會。除此之外,加拿大、拉丁美洲(包括巴西、墨西哥、中美洲、委內瑞拉、智利)、日本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也有分會組織,這些分會組織有自己選出的會長(governor)。分會是執行總會任務和活動的樞紐角色,其會長得以被選進Board of Regents和Board of Governors,再由這些人去選出理事會主席(Chair, Board of Regents)和理事長(President)。除此之外,1999年ACP還成立基金會(ACP foundation),以支援ACP完成其宗旨,目前其業務以提供病患照護資訊為主,並有出版部門及紀念品部門。ACP的官方雜誌在1927年創立,全名為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,在內科領域的排名為第四名,僅次於NEJM,Lancet和JAMA,2011年的impact factor高達16.729。

ACP發展經歷的四個時期

  1990年Bernice R. Lemley在Ann Intern Med( 1990; 112:872-878),撰文回顧ACP自1915年創立後的歷史,將其前75年發展的軌跡分成四個主要時期:

  1. 自我認同期(The Age of Identity, 1915~1926):這段時期主要在定義組織的架構、運作方式及工作範圍,包括FACP如何遴選的過程和制度的建立,Board of Regents和Board of Governors的創立,皆在此期間。
  2. 知識期(The Age of knowledge, 1927~1967):著重於蓬勃發展中的內科知識加以釐清並運用到醫療。包括1927年開始出版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;1936年創立American Board of Internal Medicine,正式頒發內科專科醫師的執照;1938年開始於美國和加拿大醫學院講授postgraduate course;並於1967年首次出版Medical Knowledge Self-Assessment Program(MKSAP)。目前MKSAP已發行至第15版,且已被翻譯成多種文字,在許多國家通行,成為專業和非專業醫師團體重要的繼續教育範本。
  3. 協同合作期(The Age of Collegial Cooperation, 1960~1977):此期間和其它的醫師團體合作,在眾多醫學社群中確立ACP代表內科的領導地位。值得一提的是1956年也有另一個美國內科學會成立,稱為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nal Medicine(ASIM),但ASIM已於1998年併入ACP。
  4. 社會責任期(The Ag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, 1971~1990):除了利用遍佈各地的分會組織,積極參與社區的健康照護外,也利用影帶等出版品和各式計畫做病患教育,並出版學會對醫療政策的正式說帖(College Policy Statements)。另外也支持investigative study和創立Clinical Efficacy Assessment Project (CEAP)。

FACP(fellow of ACP)和MACP(master of ACP)介紹

  為了表彰會員在內科學的成就、對社會的貢獻及對學會會務的投入,ACP設有FACP和MACP。每年新選出的FACP和MACP得以在年會舉辦期間,有特別的頒獎儀式(Convocation Ceremony),和ACP各類獎項的得獎者一起接受表揚。這個頒獎表揚典禮相當隆重,且家屬亦可參加,有點像研究所的畢業典禮,兼具傳統(tradition)、傳承(transition)和革新(renewal)多重意義。成為FACP的基本要求為至少ACP會員兩年、領有內科專科醫師執照、參與內科專業或繼續醫學教育活動,和持續臨床執業等;具備這些基本條件後,有四個途徑(pathway)得以被選為FACP:第一條途徑是有發表論文的學者(Published Academician);第二條為投入繼續醫學教育的醫師(Physician with a commitment to continuing education);第三為ACP的活躍會員(Active ACP Member);第四則為資深醫師(Senior Physician)。這四個pathway並不互相排斥,而且仔細分析其條件,不僅在學術單位(醫院、醫學中心或醫學院)工作的人有資格,在第一線社區執業的醫師也有機會成為FACP,特別是後者更是把成為FACP視為自己醫學生涯莫大光榮,因此常可見頭髮斑白的老醫師扶老攜幼全家動員參與FACP的Convocation Ceremony。至於MACP則門檻更高,必須具備個人聲望、擁有獎項、對ACP會務進展有貢獻,在臨床執業或醫學研究聲譽卓著或各項科學領域有傑出成就(personal character, position of honors, contribution towards furthering the purposes of ACP, eminence in practice or in medical research, or other attainments in science or in the art of science)的人才有資格,而且還要積極投入ACP會務者,才有可能成為MACP。目前ACP已經有許多海外的FACP,但海外的MACP仍然不多。

2012年ACP年會

   台灣自2005年由王德宏名譽理事長開始積極參與ACP年會,2006年則由王德宏和陳明豐兩位名譽理事長連袂參加,該年並在台北主辦世界內科醫學會,由李源德名譽理事長擔任大會會長,之後每年均有繼續參與ACP年會。2012年的ACP年會於4月17日至4月21日於紐奧良(New Orleans)的會議中心舉行,其中17和18日兩天為會前會(Pre-Courses),針對Dermatology、Diabetes、Hospital Medicine、Advances in Therapy、Cardiology、Beyond the Basics, Maintenance of Certification Exam Preparation、Critical Care Medicine等進行繼續教育課程。4月19日至4月21日則是正式的Scientific Program,內容五花八門,涵蓋各內科次專科及一般內科,兼具臨床和基礎,但多數課程頗為實用,包括有簡單個案的臨床診斷和治療的雙向討論(稱為Clinical Pearls);與專家針對某項新發展或特定領域討論有爭議話題的Meet the Professor;兩位或多位專家共同討論特定題目的Panels;針對常見困難病患處置間題提供簡要實証答案的Multiple Small Feedings on the Mind;分析次專科相關領域最新發表論文的Updates;和對困難個案的鑑別診斷、治療難題的Practitioner's Morning Report。另外還有特定題目的slide shows以及須要預約的hands-on activities。會場除了眾多的會議室外,另外有廠商展示以及Clinical Skill Center。學術活動外,最重要的正式會期的第一天傍晚活動是一年一度表揚新FACP和MACP的Convocation Ceremony。除了美國本土的新FACP外,其它海外的新FACP和各國內科醫學會理事長(包括楊理事長)也以特別代表的貴賓身份上台接受表揚。此外,各個分會也會趁年會期間舉辦交誼活動。

   除了Convocation Ceremony外,ACP也針對全世界重要的醫療問題,邀請各國的理事長和專家舉辦International Forum,今年的主題為”High-value, cost-efficent management of chronic non-communicable diseases”。由ACP現任理事長Hood教授和理事會主席Ejnes教授共同主持二小時的討論會。由於非傳染性的慢性病(Non-communicable diseases,簡稱NCDs),包括肥胖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癌症等,已成為不論是開發中或已開發國家共同的健康問題,WHO的統計顯示全球60%的死亡是因NCDs而起,因此NCDs儼然成為全球首要克服的公共衛生及健康議題,各國代表在此International forum分享該國的經驗並討論將來合作的可能性。
感想

   內科醫學會在歷任理事長和眾多先進的努力下,無論會員數和業務均蒸蒸日上,已成為台灣最重要的醫師組織之一,而且也是衛生署承認的最早專科醫學會,此點和ACP有許多相似的地方。在學術、臨床和社會責任等方面,ACP有不少借得借鏡之處,例如為鼓勵會員自我提升的FACP及MACP制度,為教育病患的ACP foundation及出版品,為提昇健康及醫療政策遊說影響力的Policy statement,皆是我們可以學習和仿效的方向!(本文轉載自「台灣醫界」Vol.55 No.9,Sep. 2012)